中医生物渗吸疗法这样睡觉养肝护肝

时间:2020-5-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上有一句名言,“卧,则血归于肝。”说的是人体在躺卧时血液较多地流向肝脏。原来“人卧血归于肝”这句话的分量有这么重!学医的快乐就是能够帮助别人。快让你身边的患者、朋友、家人多多“卧床休息”吧!

卧床,不仅仅是休息

“卧床休息”,这是医生对病人经常说的一句话。从造字意义上讲,“卧”,古文为“臥”,“休也”(《说文解字》)。古人认为,没有卧床,不能称休息。不过现代人有不同的理解,如周末去爬山,假日去钓鱼。

甚至不上班,在家做家务也都称为“休息”,这就是为啥医生要在“休息”之前,加上“卧床”的道理。其实,“卧床”除了是休息的最佳方式之外,还有一般人尚不重视的养生功能。

卧床,让肝病早日康复

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趁小长假,小张随同事自驾游到了云南的香格里拉,白天赶路,夜里打牌,一路欢声笑语,虽是辛苦,却也快乐。但乐极生悲,回家后自觉上腹不适。

经查,是肝炎发作,医院,天天打吊针,这令他叫苦连天。不过,过了仅2周,症状就好多了,一查肝功,正常啦,体重还增加了三公斤。

同他一起游玩的小周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刚回来时小周的肝功能仅有轻度异常,只是感到周身没劲,虽然也休了病假,但半个月来玩得倒挺痛快,白天走街窜巷。

晚上上网看小说,有时还到邻居家打牌,结果转氨酶升到了多,还出现了黄疸。而小张住院,每天输液的几个小时,连小便都是在床上解决,其“卧床”真正达到了“绝对”的要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肝功能恢复有如此之快。

“卧床”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吗?有!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上有一句名言,“卧,则血归于肝。”说的是人体在躺卧时血液较多地流向肝脏。科学家经试验研究也证实,躺下时回流肝脏的血液,要比站立时多40%,特别是右侧卧更明显。血液中有大量酶、抗体和白细胞,可以参与肝脏的各种生化反应,帮助人体清除病毒,消灭病菌,同时也帮助已经受损的肝细胞修复。

因此,小张与小周都是“休息”,一是按古代意义的“真”休息,另一个是按照现代意义的“假”休息,其结果迥异,这难道不是“卧床”的特殊功效吗?

此外,我们还发现,大多数肝脏病患者,早晨的临床症状较之傍晚轻松些,这种现象,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有类似描述,即“肝病者,平旦慧”,这也应归功于一夜之“卧床”。

卧床让头脑思维敏捷

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当闭上双眼,躺在床上,构思好了一篇文稿,一旦起床,本来条理清晰的“腹稿”,就变得支离破碎了。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很多人有把睡卧中所想到的。

而且是白天不易捕捉到的灵感赶快记录下来的习惯,即使是鲁迅、巴金那样的大作家,也常常有躺在床上构思的经历。

医学研究证实,卧床,放低了头部的位置,相对坐位时,大脑的供血充足得多,氧供不缺,脑细胞在处理信息时更为敏锐,加上卧床时全身肌肉比较放松,又不受声、光的干扰,大脑的思维、联想功能以及清晰度都要好得多。

科学家还发现,去甲肾上腺素是在压力下肾上腺髓质产生的激素,站立时产生得更多,能干扰脑细胞的活动,降低人们叙述和推理时的注意力;躺着者能降低这种激素的浓度,有助于更清醒地思考问题。

因此,当你思考某个问题时,如果久不开窍,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不妨躺一会儿,也许真的会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经过一段熟睡的大脑,功能得到恢复,能量也得到补充,其工作效率还会更高,思维还会更加敏捷!

卧床让“正气”重振旗鼓

“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中医的一句经典名言,认为正气强盛则病邪不会侵害人体,不生病;如果病了,“正气”恢复之期,也是疾病向愈之时。怎样才能保证正气强健有力呢?

有一个山区县城,有两个幼儿园,相距不远,同时有几十个小孩患了流感,但症状都不大重,有的仅低烧。两个幼儿园都服用抗病毒治感冒的中药大锅汤,而不同的是,甲幼儿园还采取了推迟早上上学,延长午睡时间的方法,让小孩有更多的时间睡觉。

而乙幼儿园照常作息。五天后,甲幼儿园的患儿都获痊愈,而乙幼儿园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痊愈,而且还有几个患儿高烧住院了。这说明,多一些卧床,对扶助正气,确有好处。

除感冒以外,不少疾病,如肝硬化、肾炎、各种出血性患者、骨质疏松症、先兆流产等,都需要卧床休息,甚至对晕厥、中风、低血压、低血糖及许多急性病人,都需要平卧仰头等救护措施。

卧床让爱情永葆青春

近年来的离婚率很高,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看来如何保持初恋时的青春火热,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社会问题。“打是心痛骂是爱”道出了夫妻间特有的沟通形势。

据有关方面统计,婚后第七年,是第一个感情多变年。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婚变危机呢?其中最重要的是“远香近臭”心理在作怪。夫妻间离得太近了,难免会有纠纷产生,有纠纷不怕,怕的是有解不开的纠纷,那就危险了。

据某市妇联的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化解夫妻间的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站着少说,躺着说。”把最敏感的问题,带到床上去讨论,往往能达到“消防灭火”的作用。

你想想,“枕头风”能吹成“龙卷风”吗?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两口子吵架“床下争斗床上和”的道理,也是“卧床”实现家庭和睦的一种奇方妙法,不信你试试。

健康与您分享:1、救命穴——人中2、万能穴——合谷3、长寿穴——足三里4、消气穴——太冲5、强胃穴——足三里6、腰痛穴——飞扬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9、补肾穴——太溪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11、补血穴——血海12、止咳穴——极泉、尺泽13、皮肤病穴——曲池14、消炎穴——商丘15、耳鸣穴——少海16、颈椎病穴——天窗17、膝痛穴——内关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21、护膝穴——曲泉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23、糖尿穴——地机24、牙痛穴——合谷、肩井25、胆结石穴——中渎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27、恐惧病穴——太溪28、治痘穴——太冲、曲池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30、雀斑穴——丝竹空31、眼袋穴——承泣32、鱼尾纹穴——瞳子髎33、噩梦穴——厉兑34、肚子痛穴——下巨虚35、胃肠炎穴——天枢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37、嗓子失声穴——大钟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39、减肥穴——带脉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42、糖尿病穴——腕谷43、扭伤穴——大包44、厌食、脱发穴——太溪45、便秘穴——带脉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47、脑血管穴——瘛脉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49、手麻穴——支正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52、美容穴——天容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56、咳喘穴——中府57、夜间咳嗽穴——鱼际58、补气穴——经渠、气海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60、明目穴——中渚61、乳腺炎穴——天池62、白发穴——浮白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64、晕车穴——关冲65、疲劳穴——液门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67、高血脂穴——环跳68、腰酸穴——风市69、化痰穴——丰隆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71、抽筋、扭筋穴——阳陵泉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74、鼻出血穴——内庭75、痛经穴——蠡沟、带脉76、口腔溃疡穴——间行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78、腰背痛穴——委中79、肌肉萎缩穴——大都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81、痛风穴——复溜、筑宾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84、老花眼穴——光明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86、冠心病穴——云门87、肾结石穴——筑宾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89、电脑病穴——天窗90、甲亢穴——天柱91、中风穴——百会92、精神病穴——涌泉93、水肿穴——承浆94、口眼歪穴——颊车95、老人痴呆穴——老人穴96、静脉曲张穴——太渊97、黄褐斑穴——天容98、耳炎穴——前谷99、中暑穴——十宣、人中、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瘫痪穴----环跳、阳陵泉、委中。亲爱的朋友,愿你每天都健康快乐!

预约调理咨询秦老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zhzt.com/gmjc/100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