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一感冒就输液,其实危害挺大的

时间:2020-9-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冬天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

是流感的高发季节

相应感冒输液的病人也多了起来

对感冒发热病人来说

“多喝水、少吃药”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

在我国却被升格为输液

有时还要连续输上几天

有的甚至只要是感冒

不发热也要输

既然输液,不管有没有夹杂细菌感染

在葡萄糖水或盐水中加入抗生素

就是常有的事

其实,一感冒就输液对健康危害很大

具体看看这些危害

1

据统计用电镜观察

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

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微米的

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

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微米

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

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

2

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

加大了血液循环的流量

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也增高了血压

对于有心肺疾患、高血压的老人来说

尤其在滴速过快的情况下

甚至有引起心力衰竭、脑溢血的可能

3

输液过多过快可引起急性心衰

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

对于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人

一下子输入大量葡萄糖

有导致“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的危险

4

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

导致人体菌群失调

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

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

这些都将在我们的身体内产生严重的恶果

5

感冒通常是在急诊留察室

或临时病房内输液的

此类场所为便于观察病情

多数时候是许多病人共用的“大通间”

患者为了输液

每天在其中过十来个小时

事实上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夹杂感染

或继发细菌感染的几率,徒然使病情加重

6

输液将几百毫升的液体通过静脉滴入

本来应一天分三次或四次摄入的药量

一次性输入了体内

药物的浓度并不均衡

输完后血药浓度要达到一个高峰

但过一段时间浓度就会降低

这样就造成血药浓度不稳定

其实,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一段时间后自己会好

理论上可以不用治疗

吃药主要是缓解鼻塞、流涕

头痛、发热等症状

如果夹杂细菌感染引发高热不退

出现脓痰、血中白细胞

及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增高

或许可以加用抗菌药物

很多人无知,无论什么病

也不管病情如何

人们误以为输液打吊瓶好得快

但却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

如果是一些伤风感冒等小病

尽量避免用药多喝水就行

大家一定记住

能吃饭的就不要吃药

能口服的就不打针

能打针的就不输液

当然了,最好的方法是照顾好自己

尽量不让自己生病~~~

天冷了,把自己裹严实一点,

露胳膊露腿什么的就别再干了!

编辑子曰

信息来源搜狐健康网、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zhzt.com/gmjc/104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