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养护系列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

时间:2021-3-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同仁堂健康

子对父母来说就是心肝宝贝,很多父母对孩子娇宠备至,最怕心肝宝贝营养不良、吃苦受冻,于是吃饭的时候,孩子吃不下了还逼着再多吃一口。

孩子感觉不冷,但仍旧被捂得里三层外三层。于是,食积、厌食症、感冒等病症缠上了这些被过度保护的孩子。

其实,正确的饮食与衣着护理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元代著名儿科学家曾世荣在《活幼心书》中曾写道:“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曾世荣还进一步告诫世人:“殊不知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不须发表之功。”

他主张让孩子保持七分饱,脏腑不易损伤,就不易患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物;倘能经常保持一种微寒状态,也就不易患伤风感冒,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

本期我们特邀儿科专家刘昌艺来谈谈,做为父母,究竟该如何理解“小儿常受三分饥与寒”,并付诸行动呢。

切记小儿“三不足、两有余”

中医认为,小儿三脾、肾、肺常不足,心、肝两脏有余。

由于小儿的脾不足,消化系统还不成熟,消化能力弱,虽然需要营养物质,但吃得过饱,胃肠负担过重,会引起肚子胀、肚子疼、腹泻、积食等多种病症。

小儿肺脏很娇嫩,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引起诸如咳嗽、哮喘、发烧等肺部疾病。但穿得过暖,孩子容易出汗,出汗后反而容易受凉感冒。因此,让小儿常受三分饥与寒是非常有必要的。

让孩子“三分寒”,并不是让孩子去受凉,而是根据气候变化随时给他们增减衣服,让孩子处于七分暖而三分寒的环境中,锻炼其御寒、抗病能力。

如何把握“三分饥与寒”

▲三分饥,是指吃七分饱。每顿饭要把握量,给孩子吃七分饱正好。吃的食物,要以清淡、好消化、好吸收的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食、垃圾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

▲三分寒,是说孩子应该穿着适度,根据季节的变化适度、循序渐进地增减衣物。家长们掌握“两凉三暖”这个基本原则即可。

两凉:头凉,心胸凉。头部为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地方,如果捂得过热,会导致头晕心烦,火热过盛。因此,头部保持有凉爽的感觉即可,切不可太过保暖。心胸部位为宗气所在,小儿心有余,穿得过厚,不仅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还会引起心烦与内热。所以,应该保证孩子的心胸凉。

三暖:肚子暖、后背暖、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小儿常脾胃不足,着凉就容易肚子疼,损伤脾胃功能,影响到营养的消化吸收。因此,一定要保证小儿肚子暖。后背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足太阳膀胱经主表,如果受寒受风,就会引起感冒。因此,保证后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大大减少感冒的发病。脚部是人体的下端,属阴,寒邪易从脚下生,因此,一定要给孩子脚部保暖。

刘昌艺

主任医师

医生简介:

知名儿科专家,“京城儿科王”刘弼臣之子,刘弼臣名医工作室成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接受过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网络频道、国际广播电台等多家知名媒体的专访和报道,年曾受邀赴新加坡进行学术医疗交流活动,出版中医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擅长主治:

儿科各种疑难杂症,如抽动-秽语综合征、哮喘、高热、肺炎、肾炎、心肌炎、重症肌无力、小儿脑积水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zhzt.com/gmjc/116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