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汽车市场里的用户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品牌几乎是共识,他们看中的可能是造型优雅的外观、可能是豪华的内饰。尤其是豪华的内饰,如今即便非豪华品牌也在不遗余力的用豪华内饰来包装产品,可见豪华内饰已经不再是豪华品牌的专属。近年来,尤其中国品牌在内饰豪华感的打造上颇有心得,甚至某些品牌欲以此抵消与合资、甚至进口品牌在“三大件”方面的短板(当然这不太现实)。如果与合资就内饰比较的话,中国品牌几乎可以完胜,那么问题来了,在几乎所有品牌都在强调豪华内饰的时候,这种“豪华”到底是怎样一种标准?稀有颜色更高级中国消费者更喜欢浅色系关于如何选择车辆的颜色有句行话:家用白商用黑。更多的时候是指外观颜色,这就是根据不同用途选择车身颜色也会有不同。同理,在内饰颜色上,通常不会只有一个暗色,更多的品牌会采取拼色处理,其实就颜色本身来说,并没有高级、低劣之分,而是被人为的分出了高低属性,比如高级灰、高级黑等。随着审美趋势的变化,内饰颜色是在发生变化的,从原来单一黑色、米色或者灰色等大面积片色逐步多元化到多个色系,尤其现在的汽车品牌很愿意采用一些比较稀有的颜色或异域风情的颜色,这样可使消费者能够产生相当的新鲜感,在“物以稀为贵”的前提下,色彩的稀有性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颜色的豪华性,其带来的视觉体验或是唯一的、或奢华的、或典雅的,而不是常规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就中国市场而言,目前大部分消费者更偏好浅色内饰,一则是浅色内饰会更好的营造出富丽堂皇的豪华感;二则是中国消费者在传统观念上对诸如黑色等深色系天生没有好感。所以国内市场上浅色系内饰的车型比深色系内饰车型更加走量。材料不在贵一定要环保、舒适内饰材料的选择在营造豪华感上占据着绝对主力,通常我们会说某款车“内饰塑料感十足”,这说的就是其内饰材料用的不走心。一旦出现“搪塑”二字,消费者便会觉得这是厂家走心的表现。确实,搪塑是快速提升内饰品质感的好选择,而为了增加内饰豪华感,在一些设计细节上还会有更多装饰材料被采用,我们通常看见的比如钢琴烤漆、镀铬装饰条、真皮、甚至实木装饰。随着消费思维的变化,工业批量化生产出来的材料因为其易得性而被广泛接受,但是对于豪华内饰的追求上,天然材料才能体现出内饰的高级感和独有性,因此我们在一些号称高端汽车的内饰上会经常看到实木装饰等,这是其增添豪华感的必备选项。而真皮更是已经出现在了一些普通经济型的汽车品牌上。在笔者看来,不管用材多么高级、稀有,首先要保障驾乘的舒适性,同时实用性还要比较强,要知道,再高级的内饰都是拿来用的,而不是一件当摆设的艺术品。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视觉上养眼、触觉上舒适、使用上方便、且健康环保的材料才是高级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构筑的内饰能符合“豪华”二字、也能为消费者所接受。“软绵绵”多多益善关于如何塑造内饰的豪华感,这涉及到的材料的组合、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制作工艺等,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汽车设计师们的能力。就软硬材质的搭配而言,现在很多品牌都在强调软质材料包裹面积大,我们经常看到“内饰大面积采用软质材料包裹”这样的话,其传递出来的信息无非就两个,其一是这辆车内饰用材非常实在,其二是想表现出内饰质感非常好。因为从触感角度出发,消费者希望该软的地方全部都软,没人喜欢坐在“硬邦邦”的车里。就设计而言,现在很多品牌也都愿意保持内饰调性的统一,以此希望给用户愉悦的用车感受,当一名用户觉得待在车里是一种享受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这辆车的内饰塑造是成功的。比如现在流行的双缝线,不管采用了什么样的包裹材质,双缝线一定少不了,并且一定会成为宣传的一个小噱头,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厂家追求豪华内饰的心态。写在最后当话题涉及到汽车豪华内饰,人们会不自觉的想到奔驰,其确实在豪华内饰打造上很有一套(汽车都是他发明的),其原本定位就是豪华品牌。而经济品牌如果也夸大其词的宣传豪华内饰,结果不一定是主推品牌们所愿意见到的。笔者认为,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健康、舒适,就已经在向着豪华内饰靠近一大截了,在此基础上再向豪华内饰靠近才是真正的豪华。那么大家对豪华内饰是怎么认为的呢?可以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zhzt.com/gmyy/16489.html |